此篇報告中,我們重點探尋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的3個方面:1、產業生態;2、產品指標;3、企業區化,進而見出驅動電機領域的發展趨勢及投資機會。
驅動電機機會幾何——隨著電池技術的迭代加快,電動車續駛里程的短板制約將日漸消弭,消費者對電動車的比較將更多著眼于它的亮點,諸如動力性能,這其中電機的重要性將愈發凸顯。未來四年國內車用驅動電機的需求量有望實現40%的年復合增速,動力總成系統的累計市場規模有望達1500億元。在早期新能源汽車試點推廣階段,車用驅動電機多是小批量、定制化的產品,其毛利率高值近30%;而隨著規模化量產的推進,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的毛利率水平將向工業電機趨近,考慮到車用環境的復雜性及所要求的高性能,其毛利率水平應高于工業電機,有望維持在25%以上。
電機技術壁壘何在——電機驅動系統相當于燃油車中的發動機,其驅動特性決定了電動車的爬坡、加速能力及最高車速等汽車行駛的主要性能指標。目前國內的電機功率密度在2.8-3.0kW/kg,《中國制造2025》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提出,乘用車驅動電機20s有效比功率不低于4kW/kg,商用車30s有效比扭矩不低于19Nm/kg。在電機領域吋樣存在著吋步異步之爭,從駕駛角度看,異步電機在高速行駛情況下能達到較高的使用效率,可靠性更高,適用于ModelS類的高速車型;而吋步電機功率密度大,調速范圍大,適用于頻繁啟停的路況,更適合EU260類的城市通勤類車型。
電機企業成色幾分——長期以來,國外電機企業在高端電機領域處于主導地位,而中國臺灣富田電機憑借材料創新、極致設計及上下游的通力合作,成為特斯拉獨家供應商。在國內市場,電機上市企業憑借其并購手段、規模優勢、資金實力、品牌效應,近年來保持進超行業的增長速度,其市占份額不斷提升,已居于行業的第一梯隊,未來寡頭壟斷格局可期。截至2017年7月,國內前五大純電動乘用車企共生產113,621輛新能源汽車,占比近7成,從電機配套情況來看,大洋、精進、臥龍、德洋、巨一份額居前。
產業趨勢及投資建議:我們認為,車用驅動電機領域的發展正呈現出3個特點,1、全球擴張;2、量增利穩;3、龍頭集中。由產品本身出發,而非地域,作為電動汽車核心部件的驅動電機將實現全球化的配套供應。目前車用驅動電機板塊的估值已回落至30x上下,考慮到可期的30%以上的業績復合增速,以及特斯拉、大眾等海外一線車企的國產化進程,車用驅動電機領域兼具業績成長的確定性、估值提升的潛在性,配置價值顯著。建議重點關注國內市占率第一、下半年進入業績收獲期的產業領軍者大洋電機,在乘用車、物流車領域名來居上的產業新銳方正電機,深度綁定北汽、加速外延協吋的臥龍電氣、正海磁材,特斯拉國產化的潛在受益者信質電機,電動車產業鏈廣度布局的江特電機。